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旱獭信息采集报告系统V3.0在鼠疫监测中的应用
吴海生, 吴海莲, 欧尔格力, 李存香, 李红英, 吴畏, 米宝玉, 靳娟, 陈洪舰, 张青雯
摘要298)      PDF (2533KB)(832)   
目的 研发旱獭信息采集报告系统,提高旱獭动物鼠疫监测效力,为鼠疫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基础研究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对2014年青海省境内旱獭鼠疫疫点的现场调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采集旱獭的空间分布定位数据,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乌兰、尖扎、兴海和祁连县等地区的352个样点,使用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和草地类型5个环境变量以及样点经纬度,利用ArcGIS 10.2软件将旱獭活动样点数据展示到CGCS2000坐标系中。通过分析喜马拉雅旱獭调查监测工作需求及工作流程,开展数据库模型设计和系统结构设计,构建系统模型。通过应用ArcGIS Runtime SDK for Android相关组件,Spatialite移动端支持的轻量空间数据库,在Eclipse开发环境中完成开发,实现多种数据与移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集成形成旱獭信息采集系统。 结果 创建旱獭信息采集系统V3.0,结合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生境相关信息可以实现以下基本功能:鼠疫监测调查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生成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与其相关联的图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用数据库文件存储和导出;历史疫点数据导入、路线规划、实时定位导航和轨迹回放功能等。通过应用青海省旱獭信息采集系统,改变了传统纸质合并GPS的作业方式,减轻了调查人员的作业负担,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通过统一的调查手段和方式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可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结论 旱獭信息采集报告系统V3.0能有效改进旱獭鼠疫监测方式,提高动物鼠疫疫情发现的概率,为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应急处置提供辅助决策。
2020, 31 (5): 607-61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5.02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青海省60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
唐新元, 王梅, 陈洪舰, 李红英, 蔡佳作, 何多龙, 崔百忠
摘要321)      PDF (1879KB)(1099)   
目的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平台,分析青海省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青海省鼠疫防治C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1954-2017年青海省鼠疫疫源县的分布、发病情况和地理环境因素制作专题地图并进行叠加分析,按照时间和空间将动物鼠疫和人间鼠疫流行病学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 结果 青海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和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种类型,自1954年至今60年来,喜马拉雅旱獭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连年发生,人间鼠疫除14个年份未发生外,其余年份均有人间鼠疫病例报告,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98起,发病468例,死亡240例,病死率为51.28%。青海省有30个县存在动物鼠疫流行,但主要分布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同德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天峻县、德令哈、格尔木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称多、治多、囊谦、曲麻莱县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的5州12个县(市、区)。鼠疫流行季节为每年的5-10月,鼠疫菌株分离高峰期为7-9月。 结论 60年间青海省动物鼠疫及人间鼠疫流行自21世纪50-90年代末缓慢下降,从2000年以来至今有回升趋势。
2018, 29 (6): 604-60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6.013
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媒介标本档案建立与管理
万惠, 王雪, 郭文涛, 何建, 柏吉祥, 李胜, 周奎章, 米宝玉, 陈洪舰
摘要251)      PDF (866KB)(746)   
目的 为更好地利用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媒介标本档案,为今后鼠疫防治和鼠疫流行的预测预警提供方便、快捷、科学而准确的档案资料。 方法 采集的兽类一般制作成简剥制标本,一部分制作成生态造型标本;采集的蚤、螨、吸虱均制作成玻片封片标本。所有标本均登记采集信息,建立标本档案后保存。 结果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共保存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相关标本30 420件,包括兽类标本6目26科45属110种,蚤类标本6科43属174种,蜱类标本12种,吸虱类标本16科18属68种,螨类标本12科35属123种。 结论 通过收集、制作、保存大量鼠疫疫源地内与鼠疫流行相关的宿主媒介标本,为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研究和动物鼠疫监测基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18, 29 (5): 523-52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28
青海省鼠疫疫源地分布特征的研究
王梅, 唐新元, 王祖郧, 陈洪舰, 张爱萍, 冯建萍, 赵忠智, 靳娟, 徐倩, 田富彰
摘要399)      PDF (873KB)(774)   

目的 研究青海省鼠疫疫源地的分布特征及人间鼠疫流行态势。方法 利用青海省鼠疫防治地理信息系统, 对青海省33个疫源县进行建库及制图。结果 通过系统的查询检索和制图功能, 显示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范围, 主要集中在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及西宁市和海东地区的33个县(区)。结论 青海省鼠疫防治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显示了青海省鼠疫疫源地及人间鼠疫的分布特征, 为制定相应的鼠疫防治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5, 26 (2): 194-195.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23
青藏铁路沿线青海段2003-2013年鼠疫流行态势分析
吴海生, 田富彰, 陈洪舰, 郭文涛, 魏荣杰, 熊浩明, 王祖郧
摘要279)      PDF (866KB)(602)   

目的 了解青藏铁路沿线近10年来鼠疫流行态势,为今后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3-2013年青藏铁路沿线鼠疫监测结果和人间鼠疫疫情处置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3年青藏铁路青海省境内沿线动物鼠疫主要发生在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天峻、乌兰等地区,共分离鼠疫菌69株;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86份。发生人间鼠疫疫情7起,发病7例,死亡3例。结论 青藏铁路沿线青海段鼠疫防治总体形势较为严峻。在该沿线重点区域每年动物间鼠疫流行仍持续活跃;人间鼠疫时有发生,主要与非法猎捕旱獭有关。

2014, 25 (6): 561-563.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20
青藏铁路沿线青海段2003-2013年鼠疫流行态势分析
吴海生,田富彰,陈洪舰,郭文涛,魏荣杰,熊浩明,王祖郧
摘要197)      PDF (319KB)(534)   
目的 了解青藏铁路沿线近10年来鼠疫流行态势,为今后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3-2013年青藏铁路沿线鼠疫监测结果和人间鼠疫疫情处置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3-2013年青藏铁路青海省境内沿线动物鼠疫主要发生在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天峻、乌兰等地区,共分离鼠疫菌69株;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86份。发生人间鼠疫疫情7起,发病7例,死亡3例。 结论 青藏铁路沿线青海段鼠疫防治总体形势较为严峻。在该沿线重点区域每年动物间鼠疫流行仍持续活跃;人间鼠疫时有发生,主要与非法猎捕旱獭有关。
2014, 25 (6): 561-562.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20
野生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室内对不同饵料的适口性观察
郭文涛, 陈芝正, 胡国元, 杜鹏程, 吴海生, 加洛, 曾诚, 陈洪舰, 尕布藏, 武生荣, 张延来, 安国强, 张润德
摘要275)      PDF (331KB)(932)   
2014, 25 (5): 477-478.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5.027
青藏高原地区高原鼢鼠寄生蚤调查
陈洪舰, 邓小弓, 申希平, 曹红霞, 马俊英, 张同作, 苏建平, 林恭华
摘要313)      PDF (422KB)(985)   
目的 调查高原鼢鼠寄生蚤种类,在种群水平分析蚤的组成和空间分布,为进一步明确高原鼢鼠寄生蚤的区系特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鼢鼠死捕弓箭诱捕鼢鼠,梳检每只鼢鼠的所有寄生蚤,在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和统计分析。 结果 在18个样点中共捕获高原鼢鼠282只,其中染蚤鼠203只,总染蚤率为71.99%;共检获体表寄生蚤835匹,总体蚤指数为2.96匹/只;聚类分析显示,所有样点聚成3大支系,其中A支系副规新蚤占优势,B支系鞍新蚤占优势,C支系感染的总蚤数最少。 结论 副规新蚤在青海湖周边占绝对优势,青海省东南部地区是鞍新蚤特有的分布区,黄河并未对寄生蚤的区系产生影响。
2014, 25 (5): 413-415.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5.007
2007-2009年青海省玉树巴塘机场周边地区鼠疫监测结果及卫生学评价
陈洪舰,王虎,王祖郧
摘要1484)      PDF (897KB)(976)   

目的 分析玉树巴塘机场周边地区鼠疫监测结果,探讨航空交通运输鼠疫防制措施与策略。方法 巴塘民用机场实地调研;总结分析玉树地区的鼠疫疫情动态及巴塘地区3年来的鼠疫监测数据。结果 玉树州所辖6个县均属鼠疫自然疫源县。玉树地区是青海省鼠疫流行较猛烈的地区之一,动物间鼠疫疫情连年不断,不时波及到人间。巴塘机场所在地为鼠疫疫点,2007-2009年监测到3起动物间鼠疫疫情,分离鼠疫菌4株。结论 巴塘机场周围环境存在动物间鼠疫风险,巴塘机场存在鼠疫疫情通过航空器传播的风险。机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交通检疫条例》完善卫生检疫机制和制度,实施交通检疫,依法营运。

2010, 21 (4): 384-386.
青海省青藏铁路沿线鼠疫防治思考
陈洪舰,王虎,王祖郧
摘要1451)      PDF (335KB)(916)   

目的 通过对青藏铁路建设以来青海省境内沿线鼠疫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科学评估这一地区鼠疫流行动态,探讨青藏铁路沿线鼠疫防治思路。方法 监测点按照《青藏铁路鼠疫防治技术方案》和《青藏铁路鼠疫防控工作方案》实施监测工作,铁路沿线的国家级监测点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实施监测工作。汇总分析2001-2008年青藏铁路沿线青海省境内的鼠疫监测资料。结果 2001-2008年监测面积达224 190 km2,收集可检啮齿动物材料5822份、媒介材料2617份、动物血清4966份。分离到鼠疫菌93株,监测到阳性血清249份。结论 近年来青藏铁路沿线动物间鼠疫流行活跃且呈上升趋势。青藏铁路沿线的乌兰县、天峻县是鼠疫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怎样预防鼠疫沿青藏铁路线远距离传播,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0, 21 (2): 150-152.
青海省三江源唐古拉地区蚤、蜱、虱调查
魏有文, 李超, 郑谊, 陈洪舰, 王雪
摘要1440)      PDF (323KB)(1058)   

【摘要】 目的 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唐古拉地区蚤、 蜱、 虱种类分布及自然染疫状况。方法 结合对该地区鼠疫疫源
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寄生虫采集,对蚤、蜱、虱标本分类鉴定,将部分标本送实验室做鼠疫细菌学培养。结果 发现该地区蚤、蜱、虱有40种(或亚种),隶属3目8科20属,其中蚤类5科17属36种,蜱类1科1属1种,吸虱2科2属3种(这些标本均保存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13种喜马拉雅旱獭寄生蚤中自然感染鼠疫的蚤类有3种, 即谢氏山蚤、 斧形盖蚤、 原双蚤指名亚种, 亦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外寄生吸虱——古北拟颚虱中分离到鼠疫菌。结论加大该地区媒介昆虫生物学控制研究,为今后鼠疫防治工作服务。

2009, 20 (1): 67-69.
青海省乌兰县啮齿类动物调查:青藏铁路运营输入褐家鼠的可能性研究
鲁亮1;刘起勇1;孟凤霞1;孙继民1;林华亮1;王君1;王祖郧1;陈洪舰2;何健2;国庆3
摘要1246)      PDF (92KB)(796)   
目的 调查青海省乌兰县各种生境鼠类群落的构成情况,初步判断是否有褐家鼠通过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进入青海西部,为今后的鼠种类变化动态研究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采用夹夜法和笼捕法在乌兰县不同生境捕捉啮齿类,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在不同生境共布放鼠夹1002夹和鼠笼746个,捕获啮齿类动物9种,分属兔形目的狭颅鼠兔,啮齿目的长尾仓鼠、小家鼠、根田鼠、子午沙鼠、五趾跳鼠、小毛足鼠、大耳姬鼠和中华鼢鼠。其中在居民区以小家鼠为主;农田和苗圃以长尾仓鼠为主,子午沙鼠次之;草原上鼠类密度不高,且都呈块状分布。在居民区和城镇周边农田中未发现褐家鼠。结论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通车20多年来,褐家鼠还未在乌兰县沿线建立有效的自然种群。褐家鼠能否沿青藏铁路进入青藏高原腹地,还有待以后长期监测和研究。
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指标及方法的研究
刘振才1;汪立茂2;李光清3;魏柏青4;李富忠2;吴国康5;陈洪舰3
摘要1381)      PDF (105KB)(728)   
目的:确定青海田鼠抽样方法及该鼠体外寄生蚤抽样数量;病原学和血清学最低抽检数量。方法:调查6种样方,进行方差分析,以确定适宜青海田鼠抽样的样方面积;用修改后的成数无放回理论抽样数量公式:n=log -1(p)(q 2N/(pq+Nd),作为调查青海田鼠体外寄生蚤时确定样本量公式;用病原学最低检验公式:n=log(a)/log(1-P)+1,来估测监测工作中病原学及血清学检验数量。结果:当鼠密度>100只/hm 2,样方>400m 2以上调查面积时,均可做为青海田鼠抽样样方的调查面积。在对青海田鼠体外寄生蚤进行调查时,每月抽检该鼠50~100只,其可信度可达95%以上。用最低检验量公式推算出在发生青海田鼠鼠疫流行时,在总体中发现1只染疫鼠至少要检验该鼠37只,发现1只自毙染疫青海田鼠至少应检验自毙鼠8只,发现1只捕获染疫鼠要检验活体鼠221只。发现1份血凝阳性至少应检验青海田鼠血清24份,犬血清18份。结论:该疫源地调查样方面积不小于400m 2;鼠体蚤调查每月不少于50只鼠;鼠疫细菌学调查不少于220只鼠。